当前位置: 主页 > 争鸣评论 > 艺海拾贝 >

我才六十岁,还可以拼一把——《共和之光》创作日记



2016-02-01 江苏省国画院 贺成 阅读:0

贺成

2007-04-24

作为生活在南京的专业画家有责任把它画出来,这就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个题材。新金陵画派画家,其中很大的特点就是能画大画。傅抱石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画了《江山如此多娇》,钱松喦画过《泰山顶上一青松》,亚明为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画的《货郎图》,宋文治画的《太湖春晓》,魏紫熙为中南海画的《太行山烟云》等都为美术史留下光彩一笔。一个画家要有一张能经得起推敲的大画,一提起某个画家就想起这张画。我才60岁还可以拼搏一把。

2007-04-26

有了画孙中山就任大总统的想法,至今已有两年多了,这个题材写实,叙事,历史性强,场面宏大,用油画表现有优势,可是用中国画表现有很大困难,画真人真事有名有姓的许多人物,必须要八九米宽的大篇幅。

我暗想:切不可与油画媲美,油画可以把时间、光线、空间、色彩画得逼真,试想站在总统府大厅下的人和高大的厅堂相比显得多么矮小,不利于中国画的笔墨表现。

中国人物画,要以人物为主。一定要把背景简单化,去掉透视、空间的包袱,而传统的人物绣像形式可以借鉴。

人物站立竖着的线条无疑决定了竖式的形式感,而背景上呈横线条的横幅标语“吾大中华民族吉日良辰”则破坏了这种形式,一定要去掉,两边立柱上孙中山的手书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,创立民国,平均地权”及万国旗要保留,这样中华民国特有的符号保留下来,也就足够了。

首先是构思,而后构图。如何把这一人物交织复杂的场面处理好,要像导演一场戏一样,主要、次要、陪衬人物站在哪里,干什么,要克服人物都站立的僵直的感觉,设计出不同动态和表情。围绕着孙中山两边站立的人员到底画多少,真让我犹豫了一阵子。

2007-05-10

“五一”节长假一个星期加班加点把放大的素描稿画出来,儿子贺兰山也加入了,他从头到尾都摸了一下,形体把握住,以后就好施展了。

每天都站在墙边画,画人物的脚部,要跪下来画,趴下来画,人到了我这个年龄,一天下来很累,到医院检查是淋巴肿大,怪不得腿肿,走不动路,必须开刀拿掉。

我想还是保守点吧,再等等,把大画完成之后,再仔细检查。

2007-06-08

上次李壮阁来说一句话:“素描稿子画好后落墨让你儿子先画,他的笔墨要‘学院’些,处理上有年轻画家的特别想法、艺术语言要‘新些’。其实艺术本身没有什么新旧,他说的“新”,是指贺兰山的笔墨处理和我迥然不同。他笔沉墨实,宿墨渲染细部刻画深入,有加强中国画表现的能力。

2007-06-10

贺兰山创作激情来了,白天我画,晚上我要休息,他却加夜班。黄兴、蔡元培、胡汉民三个人由他来画,要求是站在孙中山左边的这一组和站在右边的徐绍祯、景耀月处理方法不同。他吃透精神,不太说话,暗动脑筋,这晚他干了个通宵。第二天我来一看,把我惊呆了,画面效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,我大叫画得太精彩了,技法太出新了,想法太大胆了。他用喷墨把紧靠孙中山一边的胡汉民身上喷了长形状的青墨,半干时再加以勾勒虚中见实,犹如投影。黄兴的军大衣勾到恰当处,留出空白增加了反差和自然之感。三个人浑然一体,和浓墨中的孙中山相比虚实相间,不是常规中的画法,这种效果是此幅画的最精彩处。画得太好了,我很高兴。暗想:换我是不敢这么画的。

2007-06-18

兰山,右边一组须要解决的问题:

1.后排人物基本勾出来,你可细化,林森这个人属于后排,既要考虑到背景旗的颜色,又要考虑到虚化的手法,也可借鉴吕志伊和无名青年的处理方法。

2.于右任衣服为白色。王宠惠面部因我画得不太好,眉毛太黑,头发也太黑,他的衣服和后面陈锦涛的衣服黑色类同,故改为青墨,用笔轻松些,和后面绒布厚度衣服有区别。

3.站立警察衣服太平,最后可能要再强调些,勾勒笔触呈枯笔沙沙的味道,居正的衣服你再加工,袖子太白,马君武后戴帽者衣服暂时不画,挎包挖掉了可暂时不画。

4.你的画册中《天地氤氲》和《欢乐跳神》,两张画法不太相同,咱们应黑色到位后再染,再做效果,可去掉灰、腻、脏,暂不做效果,先画出来。反正都是摸索吧!

2007-07-09

画已画到三分之二的程度,大效果可以看出来了,有了更加明确的信心,但新的问题又来了,那就是调整和深入,老照片的感觉要靠墨色和黄色的比例恰当,人物都是站着的,还要加强横向的用笔走势,衣服、挎包、拐杖等道具,都要破竖式格局。深化中,我们两人越画越细,比如孙中山宣誓举起的右手五个手指,关节线都不是一样的,有单纹的,也有双纹的,原以为画得蛮好,现在看来,和孙中山面部相比还显单薄,于是又加强了手指的结构立体效果。

2007-07-10

这张老宣纸太好了,承载力强,又很微妙,又耐擦,加上三四遍都不嫌腻,这种大画,主要部分要反复叠加,厚重的沧桑感,两边次要部分遍数少些,保存了生宣的滋润。

2007-07-11

这张画是贺兰山技法大显示:

1.呈回字纹般的线条勾勒平整,速度缓慢,沉稳。

2.从素描明暗中提取线条表现的能力感。

3.在结构的基础之上注重细节刻画,也可叫细节能力强,注重笔墨趣味,比如画衣服缝纫线都能画出来,手指甲都能画出阴阳来,无形中提高了中国画的承载力和表现力。


4.技法丰富,笔墨讲究:青墨分国产和进口颜色不同;宿墨分时间的长短运用不同;新鲜墨也分出色彩倾向,叠墨、积墨、喷墨交换使用;喷水、喷墨、喷色;中国画的颜料用得不多,多用英国和日本的水彩色,透明鲜活。

2007-07-13

因为画面太大,两边下角处理要不同,右下角人物较实,左下角则不能重复这种画法,故采用淋、淌,让宿墨虚化再稍加勾勒强调,这样可取得“四两拨千斤”事半功倍的效果,这种方法源于山水画,山水中半山腰云遮雾罩,山脚下则略做勾勒,生动自然,左边缘的人头也不能花费太大力量,要和中间人物有区别,面部用花鸟画法渲染成褪色老照片的效果。

2007-07-24

“共和之光”的名字早就定下来了,一切都围绕着这个主题。开始太强调光,左上角还想画出光柱射下来的感觉,和兰山商量后认为“光”是无形的,是精神的,主要靠人物刻画来表现这个内容,太刻意画下光柱,就太像油画了。孙中山这个主要人物的衣服略作明暗处理,肩部留些光感,礼服下身都笼罩在黑色中,突出了特定环境中的主要人物。


(责任编辑:逸博)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贺成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: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:2021-03-02 13:03
上一篇:案边艺笺
热点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