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争鸣评论 > 艺海拾贝 >

学画



2015-08-31来源:江苏省国画院 阅读:0

徐乐乐

话说在南京艺术学院上学的时,临过不少古画,计《簪花仕女图》一人,《贯休罗汉》一人。一位老师带我们去收藏家处,看到任伯年画若干。外出写生时,一同学常发出惊叹:啊!瞧这个水口!一转身:马远!再一转身:夏昇!算是对我的国画启蒙教育。还看过一次傅抱石画展,懵懵懂懂。

进了画院,亚明先生重视传统,指示一班学员人马钻进南京博物院故纸堆里临摹古画,计:任熏仿陈老莲仕女图一幅,任伯年写意人物一幅。

上世纪80年代中,国外新潮涌进,各种现代派闻风而起,我那易受影响的头脑受到了影响,画一些莫名其妙上楼梯下楼梯的人形,水墨乱泼,有眼无珠等等。亚先生不乐意了:“这里是国画院,不是西画院!”当时不服气想当反传统英雄。可是后来自己熄火了。绕了一大圈,从玛格利特画到芭蕾舞,没找到立足点,又转回来了。


某次在上海博物馆,看到陈老莲一幅扑蝶图,线条细,花纹细,白粉用的吝啬,令人愉快之极,直看到玻璃上哈气一片。就是它了。

到现在,还有更心仪的如雀子忠、钱选、赵孟昇历代大师和宋、唐、晋画等等。但陈老莲的影子是脱不掉了,算是恩师。

多年的经验,好歹也有一个总结。一个人画画走哪条路,貌似有选择,其实没有选择——你的个性和能力决定了一切,拿现在时髦的话讲,基因决定了的。既然如此,还有什么可说的呢。

责任编辑:王洁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徐乐乐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: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:2021-03-02 13:03
上一篇:闲聊古人
热点内容